在AI领域的公关战役中,今年的焦点预计将转向更为核心的圈内认知争夺。投资者、技术人员、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媒体将成为这场战役的主要目标受众,而针对普通用户的广泛传播则被视为意义不大。
随着AI主题公关战的号角即将吹响,今年的形势已初露端倪。这场战役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五大资深玩家——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科大讯飞,以及两大新兴势力Kimi和DeepSeek,其余参与者则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配角群体。
历史上,每次产业革命都会带来牌桌上玩家的变动,这种变动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经典的公关战役。从淘宝与eBay的较量,到蒙牛与伊利的对决,再到苏宁与京东的争霸,以及反盗版联盟之战、3Q大战、华为与小米的竞争、头腾大战,以及比亚迪与长城的角逐,这些战役都成为了公关史上的经典。
如今的AI领域,格局和变量已经清晰可见。各大玩家纷纷回归本心,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字节跳动与腾讯在争夺流量入口,阿里巴巴则在底层技术和服务上领先,同时也在积极推广夸克,目标是成为AI基础服务商。百度则在为颜面和生存而战,科大讯飞则致力于靠拢国家队。Kimi和DeepSeek则试图成为AI时代的新巨头。观众期待有新玩家加入牌桌,而配角组的选手们则专注于细分赛道的抢位和闷声赚钱。
在这场盛宴中,骗子公司或将大量涌现,因为AI的技术门槛更高,连一些非专业人士都试图涉足公关行业的AI模型。然而,真正高水平的公关战役即将上演,这些玩家基本覆盖了公关的几大流派,参与人员代表了中国公关行业的最高水准。
AI行业的舆论场注定不会平静。过去几年车圈的平静只是暂时的,一旦有机会出现,竞争就会像刺刀一样从平静的湖面中探出。尽管去年热战没有爆发,但暗战从未停止。特别是在ChatGPT爆火期间,多家公司的公关私下传递信息,要求对方“别再搞我们了”。
在公关战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个人都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真正的凶手却难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巴巴的打法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改变了自己一贯的传播风格,从“山雨欲来风满楼”转变为“润物细无声”。
阿里巴巴过去一直是“山雨系”的典型代表,但这次他们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卖货的公司转变为一家AI公司,给人一种黑科技满满的感觉,并成功占据了市场位置。他们的股价也自年初以来累计上涨了62%,甚至有人认为DeepSeek的红利都被阿里吸收了。
阿里巴巴的新打法可以概括为“保圈层、降预期、强卡位”三段论。他们首先保住了核心人群的共识,这是基石。通过在GitHub和Huggingface等开源社区的卓越表现,以及Manus等产品的成功推出,阿里成功赢得了技术人员和业内媒体的认可。
同时,他们控制了对公众传播的欲望,先做少说,成为了新的主流叙事方式。这种定位让阿里并没有在C端传播上投入太多精力,而是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打磨。
在整个2024年AI行业的传播声量中,阿里巴巴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的传播被巧妙地穿插进了很多行业最优秀的解读内容里,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都做得非常巧妙,没有以前常见的无脑彩虹屁尬吹。
与此相比,其他玩家的表现则各不相同。百度在前半年投入很大,但后面逐渐哑火;字节跳动和腾讯则更多地依赖买量;Kimi则受困于股权纷争;而DeepSeek则仍处于产品驱动型的传播阶段。
阿里巴巴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让从业者和圈内人士认可了自己,而没有直接去做公众传播。因为AI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教育成本很高。公众没有必要知道什么是Token、AGI、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专业知识。因此,对于C端需求,学习腾讯那样直接投广告可能更为有效。
今年的AI公关战将是一场技术进化和传播理念进化相结合的结果。如今的传播已经很难说谎,而且谎言很难一直不被揭穿。因此,实事求是、谦卑做人、降低预期将成为公关战役中的关键。而那些坚持认为风口来了猪也可以上天的人,以及投机主义者,在这一波AI浪潮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