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世界
业界动态 手游资讯 网游资讯 单机资讯 电竞资讯 动漫资讯 游戏设备 手机电脑 热点资讯

订酒店频遭“照骗”,何时能止“图片游戏”乱象?

2025-04-15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期,网络预订酒店的消费者频繁遭遇“照骗”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据多位网友反映,他们在预订酒店时,被精美的在线图片吸引,但实际入住后发现房间与照片大相径庭。有的消费者花费上千元预订海景房,结果却发现所谓的海景只是渲染图;还有的预订了大床房,却发现床的尺寸小得可怜,连家里的沙发都不如。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消费者发现房型与预期不符要求退房时,竟被要求支付高达80%的违约金。这一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公众对酒店行业诚信问题的质疑。我国法律对虚假宣传有着严格的规制,《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明确规定,商家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商家却以“艺术效果”为名,利用广角镜头和渲染图进行视觉欺骗,并以“图片仅供参考”的免责条款来推卸责任。消费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维权之路更是困难重重。他们需要拍摄对比证据、申请专业鉴定,甚至经历漫长的诉讼过程,才能有可能获得赔偿。

作为线上预订酒店的重要一环,在线旅游平台也难辞其咎。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率和利益,一些平台默许商家上传美化后的图片,甚至提供“一键智能美化”工具,完全忽视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的“审核宣传内容”。平台还通过制定“不可取消订单”和“高额违约金”等规则,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当消费者要求退房时,平台往往以“房款已打入酒店账户”为由拒绝垫付退款,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

在这场“照骗”风波中,部分商家与平台甚至形成了“攻守同盟”,对消费者的差评进行折叠、投诉进行拖延、退款进行克扣。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为了破解“照骗”困局,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网络。在法律层面,应细化“图片与实物不符”的认定标准,降低消费者的举证门槛。北京、江苏等地法院已经探索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要求商家自证宣传的真实性,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平台层面,应打破流量至上的逻辑,建立“技术+制度”的双重防线。例如,利用AI技术识别过度修饰的图片并强制标注为“效果图”,设立“冷静期”允许消费者在入住后两小时内无责退单,引入第三方机构托管资金以避免退款纠纷。

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牵头制定在线酒店信息发布的相关规范,明确图片修饰的尺度和房型标注的误差范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遏制“照骗”现象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场“照骗”风波不仅揭示了部分商家的失德行为,也为数字时代的信任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让消费者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法律需要更加严厉地打击虚假宣传行为,行业需要建立更加透明的规则体系,平台和酒店需要增强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关系,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