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世界
业界动态 手游资讯 网游资讯 单机资讯 电竞资讯 动漫资讯 游戏设备 手机电脑 热点资讯

防沉迷系统遭挑战,4元即可绕开,史上最严能否守住底线?

2024-12-24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期,微博上的一条热搜话题“#央视揭露未成年人4元绕开游戏防沉迷#”再次将公众视线聚焦于游戏防沉迷机制的有效性上。据报道,不少未成年人通过购买或租赁成年人的游戏账号,轻易规避了系统的限制,得以无限制地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

回顾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830新规”,旨在通过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消费,来切实防止其沉迷网络游戏。规定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享受1小时的网络游戏服务。这一举措被视为迄今为止最为严格的防沉迷政策。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报告2024》显示,新规实施三年来,未成年人的游戏用户数、游戏时长及花费均显著下降。超过75%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控制在3小时以内,且仅有26.2%的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存在付费行为,72.5%的未成年人每月花费不超过200元。

面对这一政策,主流游戏厂商纷纷积极响应,不仅严格执行规定,还主动采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例如,腾讯和网易等公司在节假日前夕发布“限玩日历”,并推出“成长守护平台”,以应对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账号的问题。

然而,尽管游戏厂商筑起了层层防线,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控制依然面临挑战,其中租号、买号现象尤为突出。这些行为不仅使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还滋生了围绕游戏账号交易的黑灰产业。这些黑灰产团队无视道德和社会责任,将未成年人视为潜在的优质客户。

实际上,游戏厂商对未成年人的态度颇为微妙。一方面,他们希望未成年人保持对自家游戏的粘性,为未来培养忠实用户;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的付费能力有限,游戏厂商并不愿过多依赖这一用户群体。因此,在防沉迷政策的执行上,游戏厂商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并未针对未成年人推出专门的产品或宣传策略。

相比之下,黑灰产团队则对未成年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利用游戏厂商的防沉迷策略,筛选出那些对游戏上瘾且愿意付费的未成年人,通过租号、买号等方式满足其需求。这些行为不仅绕过了防沉迷系统,还加剧了未成年人的游戏沉迷问题。

租号、买号之所以成为防沉迷系统的漏网之鱼,关键在于当前的防沉迷体系主要依赖于游戏账号与身份证的绑定。然而,这一体系的前提是用户能够如实使用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对于租号、买号行为,由于账号的实际使用者与身份证信息不符,防沉迷系统自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游戏账号交易市场的存在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目前,游戏账号作为玩家的虚拟财产已得到法律认可,因此玩家有权出售或租赁自己的账号。这些交易主要发生在电商网站、社交平台等第三方渠道,游戏厂商难以直接干预。尽管部分游戏厂商尝试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来防范租号行为,但黑灰产团队总能找到应对之策。因此,要彻底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不仅需要游戏厂商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游戏账号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