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世界
业界动态 手游资讯 网游资讯 单机资讯 电竞资讯 动漫资讯 游戏设备 手机电脑 热点资讯

小游戏“打螺丝”风靡朋友圈,流量变现模式悄然变革

2025-07-26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在2025年的上半年,一款看似简单实则充满魔力的小游戏——“打螺丝”,悄然风靡了整个中文互联网,不仅在朋友圈内频繁刷屏,还登上了多个小游戏平台的热门榜单。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简单直白:通过匹配同色螺丝来进行三消,尽管技术含量不高,却意外地触动了广大玩家的心弦。

“打螺丝”一词,其实早在2020年就已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它形象地描绘了工厂流水线上单调乏味、高强度且收入微薄的基础工作。而“进厂打螺丝”也逐渐成为年轻人自嘲工作环境不佳、收入微薄或生活压力大的代名词。未曾料到,这样一个网络热梗,会以游戏的形式再度走红。

追溯“打螺丝”游戏的起源,越南游戏厂商ABI Games推出的《Wood Nuts and Bolts Sort》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款游戏一经上线便迅速走红全球。越南也由此成为了“打螺丝”类游戏的重要开发基地,另一家越南公司Zego推出的3D版本《Screwdom》更是创造了月流水破亿的奇迹,成为越南手游史上的首个亿级爆款。

然而,“打螺丝”游戏的真正爆发,却是在中国的朋友圈里。今年,无数微信用户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关于“打螺丝”小游戏的广告,伴随着诸如“你厉害你来把第二关过了”“别笑,你试你也过不了第二关”等魔性文案,大家纷纷加入到这场“社交表演”中,即使从未玩过这款游戏,也乐此不疲地复制或改编这些固定话术,无形中推动了游戏的热度。

朋友圈里关于“打螺丝”的讨论热度空前高涨,甚至有用户质疑小游戏是否泄露了用户信息,对此,微信官方迅速辟谣,称这种“复读机式”互动并非微信盗用信息,而是算法精准触达个人好友圈层后,激发了更多用户的参与热情。

“打螺丝”类游戏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解谜玩法,到融入三消类游戏的元素,再到得益于游戏引擎进步的3D化,以及后续的题材扩散和元素替换,每一次迭代都带来了新的惊喜。在中国市场,2025年的“打螺丝”微信小游戏,精准复刻了上一个全民爆款《羊了个羊》的设计策略,第一关简单易懂,第二关难度骤增,通关率极低,这种设计策略成功激发了玩家的好奇心与胜负欲,迅速演化成一种社交货币。

与《羊了个羊》走红微博不同,“打螺丝”小游戏则放大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特点。用户看到熟人评论后参与互动,形成了“好友可见+个性化投放”的模式,快速构建了“信息茧房”,让用户感觉身边每个人都在玩这款游戏。微信广告运营总监表示,一旦朋友圈广告产生了足够的用户互动,广告效果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然而,对于游戏本身而言,“打螺丝”这种玩法在微信生态内属于轻玩法产品,让用户快速上手是核心。但这类超休闲类游戏的制作门槛低,生命周期短,属于“不耐玩”的品类。一旦游戏后续玩法单一,广告过载,就会导致用户流失。尽管如此,在竞争激烈的游戏行业,只要有一款经典游戏爆红,就足以支撑团队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小游戏生态内,广告变现模式的门槛更低,也更容易被休闲玩家接受。未来,小游戏广告将更“无感”地融入微信生态内,甚至可能与直播场景结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小游戏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换皮产业链”,一款游戏爆红后,中小团队会迅速复制,只保留核心玩法,替换题材和美术风格。

微信小游戏产品总监认为,好的游戏是通过不断迭代出来的,而多个团队同时迭代,效果肯定更好。只要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保护用户基本权益,换皮等现象实际上有助于游戏创意的发展。对于小游戏开发者或广告主而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小游戏大盘已经趋稳,用户规模没有明显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小游戏在技术侧的基建水平不足,导致画面表现和玩法体验无法突破小程序平台的上限。

尽管如此,微信小游戏产品总监仍表示,小游戏用户规模在爬坡过程中出现下滑是正常现象,一旦技术平台底层构建有了突破,再加上开发者做好准备,小游戏将迎来二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