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骑士:丝之歌》自发布以来,中文本地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玩家。尽管官方曾承诺更换团队并优化翻译,但10月16日更新的官方中文版本却未能让玩家满意,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更加糟糕。这一情况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但相较于游戏刚发售时的轩然大波,此次玩家的反应显得较为平静,许多人已经转向使用民间汉化版本。
目前,《丝之歌》的民间汉化主要来自两个团队:“修车组”和“磨坊组”。“修车组”专注于修正官方中文中的不当翻译,其版本已被官方采纳,成为当前的通用翻译。而“磨坊组”则致力于对游戏文本进行全面重新翻译,以提供更流畅的中文体验。
“磨坊组”的发起人之一地下铁,是一位《空洞骑士》的忠实玩家。由于游戏发售当天Steam平台崩溃,他未能第一时间购买游戏。当他终于开始体验时,发现中文翻译存在诸多问题,这激发了他自己动手解决的决心。地下铁具备计算机专业背景,对游戏解包和Mod制作有一定了解,这为他的汉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一位核心成员小蚤,作为翻译专业的研究生,曾参与过字幕组工作和独立游戏的本地化项目。她和小褤铁一样,认为依靠官方解决问题效率低下,因此决定加入民间汉化团队。他们的努力迅速得到了响应,时区不同的玩家们纷纷加入,形成了一个跨国界的汉化小组。
“磨坊组”的汉化工作远比想象中专业。团队成员大多是学生和上班族,其中不乏外语和翻译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他们利用翻译协作平台Paratranz分配任务,并制定了详细的术语表和NPC对照表,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团队成员威廉负责项目管理,制定了高效的筛选和进度核对机制。
地下铁为团队开发了多个小工具,以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工作。例如,他编写了脚本抓取游戏中的高频词汇,自动识别专有名词,并筛选出多余的空格和标点错误。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使得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
尽管“磨坊组”的汉化工作进展顺利,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最初,他们计划先发布游戏前10-15小时的汉化补丁,但发现游戏文件是按类型而非时间顺序打包的。这一意外情况迫使团队加班加点,紧急修复问题,最终在9月10日发布了首个补丁,尽管内容覆盖度未达预期。
团队成员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令人印象深刻。许多人连续工作8-10小时进行汉化,利用不同时区的优势接力翻译。小蚤表示,她喜欢阅读和翻译游戏文本,尽管工作繁琐,但她乐在其中。她的翻译条目在Paratrans上名列前茅,但她自己却浑然不觉。
与官方中文相比,“磨坊组”的翻译更加注重流畅性和易懂性。他们采用直译为主,避免使用晦涩的表达,同时在直译中进行分析。例如,对于NPC大黄蜂的翻译,团队根据其贵族形象,使用了更多书面语和正式语气。唯一例外的是致敬《堂·吉诃德》的NPC,其说话风格被特化为杨绛译本的风格。
诗歌和歌谣的韵脚处理是团队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团队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同时兼顾韵律,这有时会导致用词略显“古风”,但团队努力避免使用晦涩词汇,确保译文易于理解。尽管如此,团队成员们仍然认为,这次汉化经历让他们学到了很多,比以往的外包项目收获更多。
目前,“磨坊组”的汉化版本获得了玩家的高度评价,好评率约为90%。地下铁对此感到满意,并透露团队曾尝试与Team Cherry联络,希望为官方中文提供帮助,但未获积极回应。尽管如此,团队仍在关注官方更新,并将英文修正部分同步到自己的汉化版本中。
尽管民间汉化组的处境比字幕组稍好,但成员们普遍认为,游戏本地化工作并不容易。翻译时往往无法玩到游戏,文本碎片化,需要强大的理解能力。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能够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让他们感到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