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世界
业界动态 手游资讯 网游资讯 单机资讯 电竞资讯 动漫资讯 游戏设备 手机电脑 热点资讯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高额频发,法官详解退费如何按过错划分

2025-03-14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案件频发,且呈现出低龄化、高额化的趋势。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王红霞透露,该法院曾处理过的最小案件当事人仅为4岁,而平均诉讼标的金额高达8万元,其中一起案件甚至涉及310万元的巨额充值。

针对这类纠纷,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主要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充值打赏行为是否确由未成年人实施;二是若行为成立,网游平台应退还多少费用。王红霞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详细阐述了法院的审理逻辑。

王红霞指出,尽管案件数量逐年攀升,2024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就审理了超过400起相关案件,但在事实判定上却面临巨大挑战。由于账号通常以成年人身份注册,家长在申请退款时往往难以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充值行为由未成年人完成。除非有监控录像等直接证据,否则法院很难仅凭家长的一面之词作出判断。

然而,游戏平台提供的一些反面证据却有助于法院认定事实。例如,若充值行为多发生在深夜或上学时间,且家长无法提供合理解释,法院可能倾向于认为充值行为非未成年人所为。这种情况下,家长的退费请求很可能无法得到法院支持。

一旦确认充值打赏行为由未成年人实施,退费比例的判定便成为下一个难题。王红霞表示,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充值有明确的额度限制。若未成年人充值金额超出规定,则其与平台订立的网络服务合同无效,双方需互负返还义务。

但考虑到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已享受虚拟服务,且平台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因此家长要求全额退款往往不合理。法院将根据未成年人、家长及平台各自的过错来酌定退费比例。例如,若平台未履行防沉迷系统义务或实名验证形同虚设,则可能承担全部责任并全额退款。但若家长未尽到监护职责,或未成年人故意绕过防沉迷模式,则退费比例会相应降低。

王红霞还提到了一种混合充值的情形,即家长和未成年人共同使用一个游戏账号并一起充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监护人存在监管疏忽,法院通常不支持全额退款。大多数情况下,法院会结合双方过错情况,确定30%至70%的退款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七成以上未成年人家长的退款申请得到了处理,其中近四成获得了全额退款,但也有近三成因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而退款失败。这进一步凸显了家长在防范未成年人过度游戏消费中的责任。

王红霞强调,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应提高重视程度,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并管理好自己的支付账号。同时,家长还应多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以改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情况。学校也应发挥作用,组织家长学习网络素养相关课程,提升家长的监管能力。

最后,王红霞指出,游戏平台也应丰富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供给,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从而引导未成年人更加健康、理性地使用网络。